在耐腐蝕啞銀不干膠貼紙的生產過程中,模切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模切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產品的質量。如果出現溢膠情況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考慮耐腐蝕啞銀不干膠貼紙材料的性能,不同型號的材料有不同的粘膠劑類型,在生產前要充分了解相關性能,選擇適合的加工工藝的材料。
耐腐蝕啞銀不干膠貼紙加工、存儲的環境溫度應控制在攝氏23+/-3度的范圍,濕度應控制在相對55+/-5%的范圍,溫度過高會造成粘膠劑的流動性,較易出現模切溢膠現象。
接下來是主要的質量控制環節,必須使用鋒利的刀具對標簽進行模切,較鈍的刀會對標簽粘膠劑形成翻擠,導致在模切過程中標簽出現溢膠。使用刀具在模切時要注意:過深的模切壓力也會對標簽粘膠劑形成過度擠壓,過淺的模切壓力可能會造成在模切過程中粘膠劑的拉絲現象,從而在標簽邊緣或標簽表面形成溢膠。應避免在標簽加工過程中存在對標簽的滑動摩擦,與標簽存在滑動摩擦的部件上容易堆積模切膠水,對標簽邊緣造成污染,影響產品的美觀效果。
注意標簽復卷張力的控制,過大的復卷張力對標簽粘膠劑過度形成擠壓,甚至造成標簽在底紙上的滑移,會造成標簽的溢膠。面積小的方型標簽,由于在相同的壓力下,承受更大的壓強,同樣容易出現標簽溢膠的現象。 非方型的異型標簽,由于復卷張力在軸向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局部張力過大的現象,形成標簽的局部溢膠。
在寒冷的環境中,不干膠材料的粘性具有隨著溫度降低而減弱的特性。耐腐蝕啞銀不干膠貼紙的粘貼質量與外界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外界溫度,影響較大,一般來說,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使得不干膠商標粘貼不牢固。所以在冬季粘貼耐腐蝕啞銀不干膠貼紙時,我們就有很多事項需要注意。
一、貼標環境溫度應達到產品要求:在滿足貼標溫度(10℃-25℃)要求情況下正常貼標,24小時后貼有不干膠標簽的產品便可以在使用溫度范圍內(一般-5℃---40℃)進行使用。任何一種不干膠材料都有一個相關的貼標溫度,低于該溫度,不干膠的膠水粘性發揮受到限制,將會導致標簽貼不牢、起翹等問題。
二、標簽的存放環境溫度不宜過低:不干膠印刷材料放置在室外或寒冷環境中,很容易導致材料破壞。如果不經過適當的恢復,不干膠的粘性和加工性能會因此而損失或喪失。
三、標簽預置處理:在寒冷的地區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由于運輸、儲存條件不能滿足要求,而導致標簽自身溫度較低,盡管貼標環境溫度滿足要求,由于不能及時恢復,粘性和加工性能同樣會受影響。因此,在上述情況下,加工或貼標操作之前,應將標簽材料預置在貼標環境中一段時間(24小時以上),使標簽材料自身的溫度有所回升,從而粘性和加工性能得到恢復。
四、貼標時還應注意:貼標壓力控制及被貼表面的清潔。一個合適的貼標壓力,即可以保證排出標簽與被貼表面間的空氣。從而,標簽貼得即牢固又平整。被貼表面的清潔也是保證標簽的粘性和貼合后平整性的重要因素。
五、在完成貼標后:不干膠標簽印刷材料的粘性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為24小時)才能逐漸達到高值。并且,薄膜類標貼及容器會因溫度變化而熱脹冷縮,紙類標簽則較易出現紙張纖維受潮或失水變形的現象。這些變化均不利于膠水發揮貼標性能。
紙張類材料掉粉原因一般都是不干膠標簽承印紙張自身質量差,表面涂層牢固度低就容易掉粉;環境潮濕或材料本身的問題使承印材料涂層表面強度降低或油墨粘度太大也容易造成掉粉故障;另外,掉粉還同條碼標簽的壓機方有關。解決問題的辦法是:
1、 選用承印材料,尤其是大面積實地印刷時;
2、 降低油墨粘度,要求各色序所用的印刷油墨的粘度要依次遞減;
3、 改善材料的儲存環境和印刷環境,降低環境濕度;
4、 在工藝設計上變實地印刷為平網印刷;
5、 正式印刷前先走空紙進行預印,可以去掉部浮粉;
6、 改換印刷設備壓印方式,減少印刷接觸面積。